【居然世界里商场什么时候开业】
长春高新区的居然·世界里购物中心将于2022年12月18日盛大开业。
目前项目招商、人员招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入驻品牌超340家,包括7000平米的欧亚精品店、华生电器、NIKE、斯凯奇、汉堡王等主力店,开业后,南城将再启繁华。
作为居然之家集团在长春新区打造的首家全业态智慧生活体验中心,居然·世界里购物中心项目从动工建设开始,就备受各界瞩目与期待。
居然·世界里购物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6万㎡,涵盖超市、院线、潮人运动馆、青年市集、新潮零售、跨界集合店、美学家居、智慧服务、儿童全业态、IP主题餐饮等多元休闲餐饮娱乐业态。
是一座打破传统消费模式,全龄、全家、全客一站式时代购物中心,从“新”出发,打造具备新生活、新零售、新空间的商业全新范本。
设计理念领先:
居然·世界里购物中心项目设计理念领先,业态整合创新大胆,体验感丰富超前。五楼为国际美食汇+娱乐体验区,打造世界美食汇集地,国际美食汇集聚伟大航路、大同江、喜家德、椒爱、王妃家烤肉、南洋小馆等网红餐厅,娱乐体验区主打最in的韩国运动主题公园运动萌兽,涵盖多功能球场、艺术攀岩、射箭、蹦床、极限蹦极等多个运动项目。
六楼打造最具人气的生活体验区,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EasyFun海洋畅享中心,建筑面积8000㎡,为全互动式海洋、萌宠体验中心,四大生物分区,百余种生物栖息其中。
七楼为一迈游泳健身旗舰店,建筑面积4000㎡,25*50m近国标泳池,超大智能健身区。品类丰富的休闲、餐饮、运动、娱乐业态,全部可以在这里找到,能够满足全家人的各类需求。
【花桥大润发什么时候可以开业】
花桥大润发开业时间是2023年的1月1日。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可知,花桥大润发商场2022年10月正式动工,具体开业时间为2023年的1月1日。大润发是一家中国大型连锁量贩超市,由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所创设。1997年,大润发在大陆成立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截止到2011年1月14日,大润发的门店数是150家。
大润发是一家中国的大型连锁量贩超市,由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所创设,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中国。
【坂田万科万致天地商场什么时候开业】
坂田万科万致天地商场会在2023年1月15日的时候开业,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2022年贵阳下半年开业的商场有哪些最新消息】
贵阳荔星中心2022年7月30日开业。贵阳荔星中心是星力集团重磅打造的大型综合商业体,商业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着力打造贵州首家奢侈品购物中心、贵州跨界文化潮流传播中心、西南首家文商旅融合沉浸购物中心及贵州新零售数字化强体验中心。2022年贵阳下半年开业的商场的最新消息是贵阳荔星中心2022年7月30日开业,贵阳,简称“筑”,别称林城、筑城,是贵州省辖地级市、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22北京最值得打卡的12大商场】
出品 /联商网&搜铺网
制作 /联商网编辑部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文化中心,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拥有众多辉煌的帝都景观和丰厚浓郁的文化底蕴,是闻名遐迩的东方古都。
现如今的北京古老与现代交融生辉,小胡同、老茶馆、酒吧街、繁华商业区,无限的摩登元素和老北京地道的京味儿相互交融。在北京,感受到的不仅是古老帝都的雄伟庄严,厚重沧桑,还有现代大都市的 时尚 繁华、高速便捷。
此次,《联商网》商场打卡第七期来到了首都北京,并根据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数据,结合实地探访,总结了北京目前最值得打卡的十二大商场,其中两家作为新开业的商场也得到了特别推荐。(商场排名不分先后)
据最新消息,4月29日,北京SKP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北京SKP及SKP-S即日起暂停营业。随着北京疫情的反复,大家出门逛街还需多注意防护,可以先跟随《联商网》的镜头云逛商场。
北京SKP、SKP-S
北京SKP是全球最具标志性的 时尚 奢侈品百货之一,2022年度曾以177亿元的销售额,打败了英国老牌百货商场哈罗德,问鼎全球“店王”。2022年其销售额达到247亿元,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店王”。
2022年,北京SKP跨过长安街,新开一处全新的商业空间——SKP-S,以“数字-模拟 未来”为主题,打造沉浸式的“科幻世界”购物场景。
推荐理由:
1.北京SKP坐落北京CBD核心华贸商圈,是北京最高端的购物中心,爱马仕、香奈儿、Gucci等一线大牌云集。
2.北京SKP商场环境好、品牌多,汇集了2000多个 时尚 品牌、100多家中西特色餐饮店、购物体验好。
3.SKP-S作为实验性的沉浸式百货商场,艺术氛围浓厚,入口的仿真羊“农场”别出心裁,二楼以“火星 历史 ”为主题的空间更是适合拍照打卡。
三里屯太古里
三里屯太古里是一个开放式购物区,由19座低密度的当代建筑布局而成,商场是一个分为南、北两个区域的综合休闲 娱乐 区。
自2008年开业以来,三里屯太古里已与100多个品牌合作开设了它们在北京乃至全国的首店,被誉为“首店收割机”,成为众多品牌旗舰店落地京城的首选。
推荐理由:
1.三里屯太古里前身是三里屯酒吧街的西区,云集各种酒吧和餐厅。现如今是北京一个地标式的 时尚 和现代都市 旅游 景点,来北京,三里屯是必打卡的一个地点。
2.三里屯太古里本身建筑就极具特色,19座独立的建筑,开放空间里的花园、庭院,以及胡同吸引不少潮人在这里进行街拍。
3.不久前三里屯太古里西区开业,打造集零售、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全新消费空间,进一步加码首店效应,进驻新店包括北京首家优衣库全球旗舰店、北方首家NIKE RISE零售概念店、迪桑特DKL动力实验室全球体验中心等。
朝阳大悦城
朝阳大悦城位于北京城东部、地铁6号线上,是一家非常大的综合性购物中心。地下3层,地上11层的建筑特色使得朝阳大悦城拥有非常可观的规模。
朝阳大悦城紧盯年轻人,陆续打造的四大主题街区“悦界”、“拾间”、“度刻”和“UNI_JOY”,通过不同主张经营着圈层客群,并在零售、餐饮、文艺生活等方面成功聚拢了一拨年轻客群,被成为“年轻人聚会场”、“网红店大聚会”。
推荐理由:
1. 朝阳大悦城的中庭非常壮观,在购物中心的空场里数一数二,中庭高度高,效果震撼。
2、“悦界”和“拾间”这两个主题空间值得一提,“悦界”是一个仿自然的室外街巷场景,“拾间”则是一个餐饮主题空间,两个空间汇聚了许多年轻人打卡。
而“度刻”主题空间汇聚了上海三联书店、SeeSaw、花厨、超级猩猩等颇具Z世代喜爱和追捧的品牌。“UNI_JOY”空间则融合潮流业态和青年文化,有着多业态组合及前卫的潮流体验。
2. 商场里有很多不错的餐厅,拥有不少明星开的店,品牌较齐全,主题IP展较多,是个比较耐逛的商场。
北京朝阳合生汇
北京朝阳合生汇紧邻国贸、华贸两大商圈,面积20万平方米,定位于集购物、餐饮、 娱乐 、休闲、儿童体验业态于一体的精致生活体验式购物中心,是 时尚 潮人、运动达人、 美食 爱好者、文艺小青年的聚集地。
推荐理由:
1.北京朝阳合生汇拥有亚洲极具特色的室内街区-21区BLOCK。为北京购物中心的网红主题街区之一,汇聚各色 美食 小吃,堪称北京 美食 最多的商场,被誉为“京城网红宵夜觅食圣地”。街区的“深夜食堂”模式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2. 商场内有五层超大共享空间,面积近5000平方米,集休闲、 娱乐 、休息等多功能于一体,定期举办特色展览活动等。
SOLANA蓝色港湾
SOLANA蓝色港湾位于朝阳区朝阳公园西北湖岸,占地13万平方米,引入了风靡全球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生活方式购物中心)商业模式,其错落有致的欧式风格建筑组成了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商业小镇。
推荐理由:
1.儿童城是SOLANA蓝色港湾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它配有独立建筑体,包含品类众多的高端儿童品牌,在儿童城可以轻松享受亲子活动时光,周末溜娃的好去处。
2.SOLANA蓝色港湾是欧式建筑风格的异国商业小镇,是不少 时尚 达人和年轻人的拍照打卡圣地。
3.来到这座休闲生活购物中心,不仅能畅快购物,还能享受自然的阳光与湖水。开放式的广场中央有音乐喷泉,夜晚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异域风情,是一个很好的放松休憩的场所。
西单大悦城
西单大悦城是一座由中粮集团打造的“国际化青年城”,这座西单商圈唯一的Shopping Mall迅速成为 时尚 达人、流行先锋、潮流新贵休闲购物的首选之地。
推荐理由:
1.西单商圈的著名打卡点,商场内部拥有直达六楼的飞天扶梯,商场内汇聚众多国际 时尚 前沿的品牌,可以完成一站式购物,购物体验较好。
2. 美食 是大悦城的一大特色,西单商圈的购物、饮食、游玩环境优秀,对于人群的吸引力也非常大。
3. 品牌齐全,既有国际一线的大品牌,也有平价的HM,ZARA,普遍比较亲民。
王府中环
王府中环坐拥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商业街近21000 的黄金地段,在建筑设计方面显现了王府井的 历史 底蕴,是置地在北京打造的 时尚 高端生活中心。
推荐理由: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 历史 悠久的王府井街区繁荣地段,王府中环距故宫及中央商务区仅数步之遥。
2.王府中环有很多一线大牌和知名品牌店,配合隔壁王府井大街的地道,可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的需求。
3.王府中环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大型的艺术展,想要感受艺术氛围的消费者可以来王府中环打卡。
侨福芳草地
侨福芳草地紧邻北京CBD核心地带,为侨福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个大型项目,总面积达20万 ,是一座集写字楼、 时尚 购物中心,艺术中心和精品酒店于一身的创新建筑。
推荐理由:
1.堪称北京最艺术的商场,商场到处都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各处的装饰品,都具有独特性,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
2.商场的大鲨鱼适合拍照,展现出酷酷女孩的一面。顶层的美术馆,经常举办画展。
3.白天的商场适合逛街和吃下午茶,夜晚商场的灯光适合拍照。
华熙LIVE·五棵松
华熙LIVE·五棵松是华熙国际集团打造的第一个华熙LIVE,由五棵松 体育 馆、M空间、HI-Park篮球公园、五棵松文体广场、以及Hi-Up、HI-ICE(规划中)冰上运动中心组成。
推荐理由:
1.交通便利,周边设施齐全,拥有 体育 馆,滑冰场,篮球公园等,还会有不定期的主题展览,是北京 娱乐 新地标和篮球圣地。
2.华熙LIVE·五棵松的“言几又·今日阅读”是一家拥有书店、咖啡厅、艺术画廊的复合式阅读空间,在这里可以打发下午的闲暇时光,商场还有很多地道老北京风味以及独特的异国风情的 美食 餐厅。
3.华熙LIVE的妙趣街位于商场的下沉广场,是个小众又有趣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新奇的饰品、手办。还有轻探险乐园适合亲子探险活动。
颐堤港
颐堤港是由太古地产及远洋商业协力打造的以零售为主导的综合商业项目,地处繁荣的朝阳区,坐落于酒仙桥地段,周边云集高端住宅区、国际学校和顶尖跨国企业。颐堤港拥有多样化的餐饮店铺,并引进了不少潮流品牌,是一座 时尚 购物商场。
推荐理由:
1.商场内的冬季花园是值得打卡的项目,冬季花园以地中海山边小镇为设计原型,花园内的餐饮区可以让人享受“户外”的就餐乐趣。
2.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距三里屯太古里只需10分钟车程,离798艺术区仅一步之遥。
3.一楼大厅的手作集市和木制小屋,有许多有趣的店铺适合逛玩,手作集市的店铺也会定时更新。
西单更新场
2022年5月,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历经六年升级改造,以“西单更新场”重新亮相。商场定位为青年潮流发生地,主要面对年轻消费群体。
项目还围绕青年、艺文、设计,引入各类全球潮牌,其中近一半都是全国首店、北京首店及高等级概念店集合店,与西单商业街其他商场里的品牌形成差异化。
推荐理由:
1.西单更新场是长安街上唯一一块公共性开放空间,毗邻中南海,地面空间全部被绿地所覆盖,商业综合体隐藏在绿地之下,极具特色。
2.地面广场24小时免费开放;下沉区域有多家概念店及潮流品牌,不定期会有展览、论坛和秀场吸引各路达人。
3.广场绿地公园作为长安街沿线的首个“城市森林”,吸引人们慢下脚步,流连其中,给人一种在公园里逛街的体验。
4.进入广场穿行在林间中,各色树木花草吸引人们放慢脚步,享受核心区城市森林的静谧与绿意;园艺师们精心打造的花境,适合驻足观赏。
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位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其前身东安市场因临近东安门而得名,曾是内城最繁华的商业区。自2022年底闭店以来,东安市场迎来23年来最大规模改造提升,转型买手制百货。
今年1月,历经一年改造的东安市场迎来开业。市场内有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古书、古玩铺,小吃摊和杂技场,以及饭庄和戏园等。
推荐理由:
1.改造后的东安市场转型成国际化买手百货店,升级引入了600多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独立设计师品牌和 时尚 潮牌,喜欢 时尚 潮牌的人不容错过。
2.东安市场地下一层下半年还将携手开心麻花打造一个戏剧街区。在街区里还会配有主题咖啡、轻餐、文创衍生、戏剧体验等空间。
商场打卡
【IFS、这有山、文和友,在楼顶打起了“自救保卫战”】
你多久没去上场了?多久没去过商场顶楼了?
你或许还以为商场顶楼只是餐饮或者电影院,但是现在 “寺庙”、美术馆、装置艺术、摩天轮、空中花园、凌空跑道…… 都出现在顶楼,甚至有人把山搬进商场,楼顶即山顶,一览城市小。
北京的小可到南京旅行,第一个目的地不是中山陵、夫子庙这些热门景点,而是去打卡 德基商场 ,因为顶楼德基美术馆的 《金陵图》 展览可是目前最热的打卡圣地。
南京德基商场顶楼的德基美术馆
地铁站出来,从负一楼坐电梯的过程中,她路过负一楼的网红美食、美妆、一二楼的奢侈品,五楼的运动品牌,以及埋伏在角落的若干零食、奶茶店。
当来到顶楼的数字版的《金陵图》展区,已经消费了七七八八。
商场顶楼搞艺术展并非新事物,但却愈演愈烈。
2022年的 上海K11 ,就凭借“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刷起了去商场排队看展的风潮。现在北京的芳草地、南京的德基、成都的IFS……甚至日本西武、SOGO、小田急、伊势丹等百货商场,都靠美术馆带来巨大流量。
美术展只是一个侧面, 长春的“有这山”、上海的大悦城、成都IFS 都在对商场顶楼加码,希望用各种体验和IP效应,把年轻人引到商场,拉到顶楼。
一、“淋浴效应”下的商场危局
商场们这么努力,追求的都是所谓的“淋浴效应”。
“淋浴效应” 指的是:引导商业大楼顶楼的顾客到下面楼层消费。在高层或顶层开幕的各种艺术活动、休闲活动结束后,人们会在大楼的下面几层产生购买力。
可见, 商场各楼层的目的并不一致。
B1层 是商场中拥有最大流量的“人气磁石”,需要流量入口的线上品牌或从零开始的新品牌选择B1层相当划算,这个套路对好奇心旺盛的年轻人相当受用。
更新迭代最快,网红产品最多、客单价最低。
F1和F2层 则是商场的排面,奢侈品、珠宝、美妆等成熟品牌通常在此聚集。
它们对比餐饮和服饰品牌客流相对较少,既避免顾客进入商场后的拥挤,又拿捏着“可买可不买”的弹性需求心理,毕竟大部分顾客都会经过低楼层。
再往上则是餐饮、电玩、影院、美术馆,它们属于目的性消费,就算放在较高楼层对客流的影响并不大,还能平衡商场人流,而且楼层越高租金越低,也可以减少品牌的租金压力。
如果我们套用品牌的生命周期来看, B1层对应的是品牌的新兴,F1和F2则是品牌的成长和巅峰,而最顶层则是品牌生命的终结和坟墓。
但是商场最近几年活得并不好。
电商的迅速发展不断挤压线下商业,年轻人对商场有了两种矛盾的态度,一边漠视,一边谄媚;一边抛弃,一边争夺。
买衣服被搬到线上,吃火锅被搬到线上,做美甲被搬到线上,商场的一切功能被电商吃光抹净,留下一排排空荡货架。
2022年“赢商云智库” 以全国21城5万平米以上的1080家商场为研究对象,从各业态品牌开关店数量、占比及分布等维度,发现:
2022年各业态开关店均呈收缩趋势,关店近78000家,开店61000余家,整体开关店比0.78。
可谓 商场空荡荡,捧着手机笑嘻嘻。
北京朝阳的颐堤港 ,是太古地产和远洋地产合作的项目,虽然在五环外,是一个典型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名气不小。
可颐堤港面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正在消失。
我们把目光望向颐堤港的顶楼,east(餐饮)、Theory(服饰)、赫兹(公司)、索易商捷(公司)......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品牌和公司掺和在一起,成分相当复杂。
如果说F1是商场的光鲜表面,那么楼顶的落寞才是底色。
“很好奇,真的有人会在这里买东西吗?”
比起顾客差评,被漠视更为致命。没人会在意某个商场的顶楼,有个叫“CINE SHOP”的无人杂货铺,四年里在大众点评仅收获了两条间隔一年多的评价。
北京颐堤港顶楼
电商是对商业实体的全方位打碎并重组,既有新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及商业模式的巨变,也有与之相应的审美趣味的更迭。
当消费这一行为空前便利后, 年轻人对所有新的、可提供全然不同体验的线下商业空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热情。
传统上按年龄、性别、价格进行市场划分的商业模式的打碎重建,根据新一代消费人群特征的审美趣味进行更迭,在商场顶层被漠视的同时诞生了另一种谄媚。
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与生俱来,新品牌或新业态的出现,往往又会借助社交媒体迅速在年轻人间铺开声量,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最大程度收获声量。
还是“赢商云智库”的数据,对比2022年的“惨不忍睹”, 2022年全国24城1011家商场的开关店比出现反弹,从2022年的0.78上升到2022年的1.14。
2022年在这1011家商场中,新开店超过50000家,而对应的新关店数,则约为47000家。
其中, 文体娱全年开关店比1.45,生活服务整体开关店比1.5,成了招商新宠 ,服装再次扮演“拖后腿”角色,整体开关店比0.94,低于零售业态整体1.03的水平。
新兴商圈各业态发展向好,为文体娱、生活服务这类承租力较弱的业态提供良好生存土壤,新业态们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窠臼,产生新内容,重构体验,成为新物种。
通常商场楼顶的铺租最便宜,客流量也小 。
但换个角度想,其可塑性最强、最能整活,是吸引客流由低到高逛遍整个商场的钩子。
二、被重构的顶楼
在商业地产圈里“年轻化”是排在第一的“商业正确”。
《2022新青年洞察报告》 显示,注重体验的Z世代看重线下体验,也追求“沉浸化”“共情式”的娱乐体验,比如电影、展览、演出、密室逃脱、剧本杀......
如今的 商场不再火急火燎的以“买”这一动作,作为成交目的之手段,而是增加更多的娱乐、文化、艺术空间 ,像是沉浸式的体验场域,“爽着爽着钱包就输麻了”。
被拼贴的楼顶。
拼贴、混搭、嫁接、蒙太奇,新消费浪潮下的商场和品牌,作出了势必要将一切元素吸进肚子里的姿态。
北京的侨福芳草地 ,人类移民火星的故事涵盖商场所有空间。在顶楼与联合视觉艺术家合作呈现展览,场景搭建和观众体验的完成度之高令人吃惊。
北京的侨福芳草地
2022年开张的 上海长风大悦城 ,尽管地处普陀区大渡河路和云岭东路交叉路要道,但开业之初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上海的商业地产极其内卷,商场的数量与质量乃至类型多元度都堪称国内第一。
据中商数据统计,上海各类商场与商业街区超过500家。同时,上海各区商业发展水平并不平衡,静安、黄埔、浦东,占据了热度的前三甲。
帮助普陀长风大悦城脱颖而出的,是造在 顶楼的高登公园(Sky Park) 。
长风大悦城的登高公园“毫无节制”的把运动、健身、社交、娱乐、购物混搭在一起。
从高空中俯视下去,最显眼的就是环绕高登公园设立的粉色凌空跑道Starry Runway,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之处。
上海长风大悦城
这个登高公园鸡贼的击中了都市丽人们的AB面,以混搭满足混搭,“这是一个穿高跟鞋也可以溜娃的地方”逛着商场顺便就把娃给溜楼顶去了。
2022年,普陀长风大悦城进入赢商网的“品牌商关注新开业购物中心TOP100”前四十,2022年大悦城地产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72亿元,同比增长32.5%。
而较早在商场顶层把业态混搭玩到极致的,当属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 。
可以说那只外挂在IFS顶楼的“爬墙熊猫”,已深深刻进了IFS的犄角旮旯,甚至是成都潮人们的DNA里。
成都IFS
成都潮人约见面,一句“在熊猫屁股下等”,互相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商业+艺术的重组方式,是新消费时代和视觉经济下的流量密码。
在IFS熊猫之后,各种人偶、衣服、吉祥物、圣诞老人都邯郸学步的挂在天南海北的商场顶楼。
长沙IFS
而IFS对传统商场的关键性改变,在于将文化类、艺术类活动与商业结合,潮流快闪店、艺术展览与主题活动统统被塞到了IFS顶楼。
传统商场摇身一变成为面向Z世代及新中产阶层消费客群的复合型商场。
新消费在去年遇冷,但有了艺术的加持IFS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人们吸引到屋顶观光。据统计,大多数人在参观完屋顶的艺术装置后,会选择由上至下逐层逛完商场。
2022年上半年,九龙仓在IFS产品线项目的带动下,内地投资物业部分的收入增加45%至26.77亿港元,营业盈利增加50%至17.8亿港元。
成都IFS业绩亮眼,出租率均超95%,收入、营业盈利分别同比增长45%、54%。
走出套作的窠臼。
星巴克走的就是非连锁标准化复制的路子。
为了营造所谓“第三空间”,迎合不同区域的文化,看起来因地制宜。星巴克的门店诞生了四大类不同风格,分别是传统、工业、地域、概念。
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打卡星巴克的咖啡似乎有点土,但星巴克的门店仍然是“热门景区”。这种“一店一设计”的思路放在商场楼顶同样适用。
在距离普陀长风大悦城9公里的 静安大悦城 ,在其楼顶建造了 Sky Ring摩天轮。
上海静安大悦城
这是 国内首个悬臂式屋顶摩天轮,被称为“魔都爱情地标” ,静安大悦城靠近黄浦江、苏州河,整个摩天轮成了名副其实的既“吸睛”又“吸金”。
除了拥有俯瞰江河景色的视野,Sky Ring还特别擅长与各类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强力驱动客流。
区别于标准化、千篇一律的传统传统商场,思考如何将其与品牌进行差异化营销,制造热点话题,吸引消费者,才是在“楼顶整活”路子的核心所在。
目前不少城市的商场也纷纷在屋顶建起了摩天轮,但是比起建造大量区分度低的摩天轮。
在每个地区具备不同审美风格,通过独特设计主题与当地文化融合,打造成城市符号与美学新地标,才能使得商场永远处于动态进化中。
正是突破套作设计的窠臼,才会让消费者如拆盲盒般永远对商场有期待与惊喜。
商场楼顶也有第三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Ray Oldenburg提出“第三空间”概念后,被星巴克演绎成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空间概念。
这是区别于家庭居住“第一空间”、职场“第二空间”的公共空间,除了广为人知的咖啡馆,还有城市酒吧、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公共场所。
事实上,努力在新消费浪潮里崛起的商场们,突破单一买卖功能后,也在试图 打造”第三空间”,吸引目标消费者更多停留,更多归属,成为他们的聚集点。
上海前滩太古里
上海前滩太古里为上海量身定制的新版“空中花园”+“商业生活圈”。
香奈儿、迪奥、LV等超级奢牌的快闪展览,网红店BoboLEE在楼顶打造了一个“空中花园”,顶层茑屋书店在屋顶引入自然光线,配合室内光打造出了一个充满阳光和自然的阅读空间。
长春的“这有山” 把大山装进玻璃盒子里。
在约7万平方米的空间中,采用山坡和山洞两种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设计,从街巷到院落,层次分明,打造出一座极具年代感的现代山丘景区小镇。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念头,远离乏味、琐碎、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去“诗和远方”享受自然和愉悦,而“这有山”讲了一个“不用离开城市,这里就是远方”的故事。
长春这有山
顾客沿着上山路,边爬坡边逛街市,获得一次完整的短途旅行体验;同时,客流也能够到达每一个品牌店铺,有更高的得铺率。
而在商场的顶楼,或者说是“山顶”,则建了一尊白透圣洁的佛像,这个问蟾者的艺术雕塑,进一步渲染了山的氛围感。
有趣的是,游客会自发地往佛像上扔硬币,于是“这有山”在旁边做了个线上支付能出硬币的机器,平均每天收4000-5000块。
来这里的人在繁华都市之内找到了远山的禅意。
除了山和景,“这有山”的内容配合相当巧妙。比如璃工作室、这有山赌石、香蕉男士油头、执匠机车制作等大量新奇的品牌业态,还有客栈山舍提供酒店住宿,入住率还不错。
从90%商户缴纳了提成租金的成绩单看,人们愿意为这样的“第三空间”买单。
“ 新手段”与“旧目的”悖论
“想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就不能让他们休息。他们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诱惑,持续处于永不枯竭的兴奋之中。”
这一方面为急于将人们拉回线下的商场提供了“手段”,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这条路的难题,接受新诱惑的消费者,可以为探索而兴奋,但他们却不一定会成为消费者,让商场赚到钱。
裁员下的文和友,则是商场“新手段”和“旧目的”悖论延续的例子。
长沙超级文和友
尽管超级文和友将单纯的餐厅转化成集文化体验、众多小吃为一体的美食集市空间,充满新意和稀奇的餐饮氛围获得了巨大的流量。
但实际上更像是个旧的商业地产,只不过是里面的衣服换成了小吃,也难怪被外界认为超级文和友是大商场式的美食城。
扩张到广州太古汇和深圳罗湖东门的超级文和友,便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虽然开业时迎来了巨大的流量效应,刷新排队次数,但不久后伴随“食物一般”“装修没诚意”“不能代表本体文化”等声音,客流下降,交易额不佳,部分商户退出的窘境。
另外,商场们要习得流量吸引的“手段”并非易事,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对于传统商业地产的重资产模式是个挑战。
万达商业与首创置业(北京BOM嘻番里所属的商业地产)在港股股价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市,这与港股市场对重资产模式不太看好有关。
这里就不禁要发问,在新消费的浪潮中是什么让文和友、商场顶楼+XXX的模式失效或者正在失效的边缘?尽管在此之前我们的商场形态已经几经更迭。
上述的商场顶楼,它自身无疑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存在的真正目的不是让我们流连于其内部本身,而是促使人们实现空间纵向方向的移动,商场顶楼漂浮着的景观勾引着我们。
因而你需要不停地商场中实现反复横跳,进而实现商场真正的目的,通过对商场景观进一步体验的渴望,从而延长漫游路径,进而增大我消费的可能性。
当空间本质的实用性被阉割,便只是一种作为交换的工具性,因此达成了一种从目的退化为手段的过程。
顾客们想去体验80年代的长沙市井文化,但两边是假墙假建筑也就算了,有些招牌还是电子屏,实现了市井气和科技感的不伦不类的结合。
营销大师西奥多·莱维特曾说:“人们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他们的期望。”如果期望变成失望,文和友用营销营造的幻梦,大概难以一直持续。
当我们在感受空间的时候,空间是一种目的。
当我们打卡,拍照,修图然后发朋友圈使其流通到信息空间中时,它又成为了手段。
商场属于资源收集和变现的工具。与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建筑不同,进出商场是免费的,但是商场的服务是收费的,而前者则可能会把变现的门槛定在空间的边界处。
当空间的生产越来越不是为了纯粹的使用,而是进一步参与到社会的再生产中去,投资就要回报,且要不断地持续下去,直到它折旧到不能再使用,便进行改造和翻新,或者直接推翻重来。
目的空间的使用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的好奇心也可能是一种代价)。物质空间也是,信息空间(拼多多的砍一刀)也是。
所以我们最好立刻马上意识到这点。
无论怎么样,商场不会消失,消失的只能是过时的商业形态,消失就会带来革新。
10年后的商场顶楼会怎么样呢?